北大侠客行MUD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新手 wiki 升级
楼主: zgbl

【转载】金庸传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日暮雪,双影向谁
去?

这是金代元好问的词。
情是何物?是金庸写武侠小说的独特标记,在读他的作品的许多章节时,我们似乎
都听到李莫愁唱出来的缠绵悱恻、愁思难解、哀怨莫明的歌声。
确实,古往今来,宇宙苍茫,在人生的舞台上,多少男女,世世代代扮演着悲欢离
合的角色。不论是低微如市井小民、引车卖浆者之流,抑或是名门子弟、英雄豪杰,能
够参透儿女私情的,毕竟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只想洞察“情”之为何物,恐怕也是难上
加难。绝大多数生灵,一世在情海中打滚,又爱又恨,又贪又悔,弄出了多少的事端,
把个红尘天下搅闹得沸沸扬扬,熙熙攘攘,到头来,一抔黄土,不知掩盖了多少风流。
情是何物?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它的内涵和外延不知令到多少智者凡人殚精竭
虑地去领悟。即使是今天,欧美最前卫的科学家绞尽心力,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甚至
从脑电波、内分泌、第六感官等玄妙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去寻找答案,也很难说出个
所以然来。
不过,当一个人情动之际,行为与性格上的改变却是明显可见的,人格上的种种特
性也因此表露无遗。应该说,在情动之时观察一个人是最佳时刻。它可以让文静的变得
豪放,疯狂的变得温柔,冷漠的变得激情,好的变不好,不好的变好。就如一支魔术棍,
轻轻一转,就变出一个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世界。
金庸正是由此去写爱情,去展示他领略爱情的本事的。这是他超越前人与难倒后人
的地方:既不“犹抱琵琶半遮面”,更没有沦落到“只谈风月”的模式。为了从爱情中
揭示人的本质,还原人的真实,以及由此为主线去构思作品,金庸经常把爱情中的神妙
因素轻轻拾起,略为安插,就使人生中不少原成定局的形势,又呈现出“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从而有了新的转机和改变,有了新的解释和说法,也有
了新的出路和结局。
金庸在描述人物的爱情纠葛时,是这样安详淡定,既含蓄又精美,只寥寥数语,轻
挥几笔,人物情态即跃然纸上,活灵活现,或娇羞迷人,或憨态可掬,给人一种只可意
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正如有人指出的,他不与爱情中
的各种变化迂回周折地打交道,而只是跟“爱情”这张名片点头认识,说得很形象。但
也正因为这一不寻常的写法,使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独具一格,与众不同,令人别有
一番滋味在心头。
至情至性,始终不渝,确实是金庸小说最重要的一翼。对许多读者来说,它甚至比
武林豪侠的刀光剑影、武打搏杀更耐人寻味,比湖光山色、古道斜阳的绝好风光更有吸
引力。如果没有了爱情的恩恩怨怨,纠缠不休,没有了这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剪
不断理还乱的情愫,那么,相信金庸的许多作品就不会有如今的魅力。
《神雕侠侣》,文如其名,写的就是两对侠侣的感情轨迹。若没有杨过、小龙女的
生死之恋,郭靖、黄蓉的伉俪情深;若没有李莫愁、公孙绿萼、郭芙等人爱情路上的坷
坎与绝望,那么,小说的欣赏价值肯定会大打折扣,剩下的几条筋骨,又能精彩到哪里
去?“死守襄阳”固然表明了郭靖的忠勇,“点化慈恩”固然衬托出黄蓉的机智,东邪、
西毒、南帝、北丐等高手固然令人乐见其能,但皆可以看作是《神雕侠侣》中的枝杈,
不是主线。这些内容在《射雕英雄传》里或许还是重要情节,到了《神雕侠侣》则还不
如尹志平的痴情又可恶的性格来得吸引,更不如郭襄情窦初开的小女儿神态娇憨可爱、
栩栩如生,读来滋味无穷。
爱情确实是金庸小说的一大根基,而他借爱情而生发出去,从中对人性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使他笔下的人物色彩更丰润,性格更完整,从而也使作品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
价值。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相比起郭靖来,侠途和情路都没有那么顺当与自然。杨过
就很小处在不正不邪的境地中,性格也不似郭靖平正厚实。他和小龙女的相恋,就更是
波折重重。他和小龙女有师徒情份,在当时的礼教社会中,师徒相爱是被视为大逆不道
的,所以即使玲珑剔透,并非墨守常规者如黄蓉,对他们都分别曾有劝诫。再加上郭靖
很希望他做自己的大女婿,尽管他和郭芙一直见面就吵,相逢就闹,最后郭芙还斩断了
他一支手臂。
当然,最难过的一关还是在小龙女那里,一是她认为自己年纪比杨过大,二是她已
被尹志平在无可抗拒之下夺去了贞操,更感到配不上杨过,有心让他和郭芙成双成对,
而主动避离,使得事情更加复杂。但杨过一直痴心不改,等到两人真正相处了,波折厄
运又接踵而至:小龙女在重阳宫中受伤命危,等到小龙女稍稍好转,杨过却又中了情花
之毒,最后,为了救杨过,小龙女在绝情谷跳下深渊自杀。
杨过赶到绝情谷,已不见小龙女芳踪,因为见山壁上有小龙女的手书,写道:“十
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而苦等了十六年,好不容易约期已至,他
果然早早就在山谷旁等着了,但: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顶上呆了一夜,直到红日东升。四下里
小鸟啾鸣,花香浮动,春意正浓。他心中却如一片寒冰,似有一个声音在耳际不住响动:
“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难愈,你决计不肯独活,因此
图了自尽,却骗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意深重,你怎么到今日还不明白她
的心意?”他就如行尸走肉般地跑下山,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燥舌焦,于是走到
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时三十六岁,
年方壮盛,不该头发使白,更因内功精纯,虽然一生艰辛颠沛,但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
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额角鬓际拔下三根头发来,
只见三根中倒有两根是白的。

十六年的苦等,杨过之所以能熬过去,完全是为了再见小龙女。情侣能再重逢的渴
望,使他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寂与飘泊。十六年过去了,当他醒悟到一切都是空
的,一切都是一个善意的骗局时,他崩溃了,变得脆弱不堪,万念皆灰,猛然想起了苏
东坡祭悼亡妻王弗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却又觉得苏东坡至少还有“千里孤坟”,而自己真的是“无处话凄凉”了,刹那间
热血上涌,双足一蹬,身子飞起,跃入十六年前小龙女曾经跳下的茫茫深谷中。
也许金庸自己写到这里,也为杨过的深情所感。在他的悲剧情结中,一反常态,为
杨过与小龙女安排了一个喜剧结局:原来当年小龙女一跃而下,非但没死,反而得到了
灵药妙方,尽去体内之毒,只是谷底幽深,再出不来。杨过也跳将下来,苦命鸳鸯竟然
重逢。故事末尾,两人终成一对神仙眷侣,携手飘然而去。
爱是没有道理可说的。
为什么爱他(她)?只知道爱他(她),就是要爱她(他),其他的一切,都可以
忽略不计。
在爱的领域,宗派之分、正邪之分、忠奸之分,以及其他道德上的判断,都丝毫不
起作用。当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时,那么,管他是大奸大恶的坏蛋,管他是谋杀犯劳
改犯,照样情深意切,毫不在乎。
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像张爱玲这样的大作家也不能幸免。她爱的胡兰成,其实是一
个风流成性的汉奸文人。然而,她似乎从未后悔。
《侠客行》中的丁珰,硬是喜欢一个无行浪子,而不喜欢一个忠诚老实的青年。
《倚天屠龙记》中的纪晓芙,《射雕英雄传》中的包惜弱和穆念慈,则更为典型。
杨过的父亲杨康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坏蛋,他认贼作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心狠
手辣,对朋友从不讲信用,对爱情也只是逢场作戏,玩弄和利用穆念慈的感情。但穆念
慈却对杨康一见钟情,深陷情网不能自拔。明知受他欺骗,还不改初衷,仍然一往情深
的爱他,甘受他的愚弄。直到杨康的所作所实在令穆念慈的信念完全崩溃,心理无法承
受这种打击时,穆念慈还不忍杀他。她内心矛盾至极,恨不能一死了之,最后只得自己
痛苦地离去,而让杨康继续为害人间,残害忠良,直致多行不义而自毙。
这份痴恋真是痛苦不堪,看得人心悸。金庸对人性中这种盲目的爱,不讲道理的爱
刻画得入木三分,却又让人感到是那么真实可信,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高明之处。
单恋,最让人愁肠百结,欲说还休。
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余鱼同暗恋骆冰,朝思暮想,越陷越深。后
来,他乘骆冰沉睡时,欲亲吻她,不意她惊醒,加以怒斥,小说中这样描写:

余鱼同仍是抱着她不放,低声道:“我也想得你好苦啊?”骆冰悲愤交集,反手重
重在他脸上打了一掌。
当下余鱼同道:“求求你杀了我吧,我死在你手里,死也甘心。”骆冰听他言语仍
是不清不楚,怒火更炽……。金鱼同道:“……有哪一天哪一个时辰不想你几遍?”说
着捋起衣袖,露出左臂,踏上两步,说道:“我恨我自己,骂我心如禽兽,每次恨极了
时,就用匕首在这里刺一刀,你瞧!”朦胧星光之下,骆冰果见他臂上斑斑驳驳,满是
疤痕,不由得心软。

痴恋至此,既美丽,又凄楚。那么强烈地挚爱一个注定没有希望获得的人,内心的
悲苦,可想而知。余鱼同最后对骆冰的丈夫舍命相救,一张俊脸变成大花脸,却毫不后
悔。这样的爱实在无私。实在只为了被爱之人的幸福。
在《神雕侠侣》中,也有几个女子的痴恋,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杨过一心只系在小
龙女身上,而让她们美梦成空,除却巫山不是云。用林燕妮的话来说,是“一见杨过误
终身”。
其实何止是终身呢?公孙绿萼简直是毫不犹豫用性命去“殉”这份爱情。程英、陆
无双两位姑娘一同隐居杭州,大好年华,就此埋葬在对杨过的思念和对他们共同经历的
一切一切的回味之中。而郭襄也是遁入峨嵋,终生远离感情的漩涡,只当世上再没别的
男人了。
大凡纯真女子,对她们所爱的或曾经爱过的男子,不管时日如何变迁,是有着一种
令男人难以理喻的痴心的。在今后,她们或许会谈起杨过,也许永远都不说,但不管怎
么样,“凤凰台上忆吹萧”的情怀,将会把她们今后的日子一天天填满,让她们在寂静
中有充实,在痛苦中有欢愉。
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金庸小说中,能达到余鱼同、公孙绿萼、程英、陆无双、
郭襄等境界的毕竟不多。大多数的痴恋都导致悲惨的结果,令人扼腕叹息。这类人物,
在金庸的小说中随手拈来,就可列出许多:
尹志平对小龙女,何红药对金蛇郎君,李莫愁对陆展元,武三通对何沅君,狄云对
戚芳,游坦之对阿紫,阿紫对乔峰,殷离、小昭对张无忌,仪琳对令狐冲,令狐冲对岳
灵珊,岳灵珊对林平之,霍青桐对陈家洛,于万亭对徐潮生,华筝对郭靖,欧阳克对黄
蓉,穆念慈对杨康,刘瑛姑对周伯通……
如果要细细列下去,还可以继续写出一串又一串苦恋者的名字。
失意的爱情,往往使人的性情乖张。郭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个案。郭芙对杨过由爱
生恨,竟将杨过的一条手臂砍了下来。郭芙一生的遗憾,是得不到杨过的爱。杨过在千
军万马中救了郭芙的丈夫耶律齐,郭芙前嫌尽弃,诚心道谢。杨过也说了一些客套话,
并说要她以后不再讨厌他、恨他。郭芙当场就呆着:“我难道讨厌他么?当真恨他
么?……我为什么老是这般没有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然没
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小说中写郭芙对杨过的爱,着墨不多,如灵光一闪,相信许多读者也没有留意到。
原来一个女子恨你,可能是爱你。恨与爱,竟是那么难以分清。
真所谓恨也悠悠,爱也悠悠。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常之恸>

人类的理想中,
因为有了“永远”这个幻象,
便生出了多少的感慨。

《神雕侠侣》作为《射雕英雄传》的续篇,不但主人公的性格不同,即便是作品的
氛围,也大相径庭。一看回目已经能感觉到,不要说开头结尾的“画龙点睛”了。
如《射雕英雄传》的开头是: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
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开始变黄,一挂斜
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
正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在说话。

老者在说什么呢?说的是异族侵入,乱世人间的故事:兵火过后,原来的家家户户
都变了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好好的人家,弄得悲欢离合,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真是
宁做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由一个说书人引出了杨铁心、郭啸天、丘处机三个人的故事,和由丘处机赐名郭家
和杨家将出世的孩子一为“靖”、一为“康”,以取不忘“靖康之耻”之意。全书由此
引子作基调,讲得是英雄侠义,保家卫国。
所以,直到最后,作品仍是壮怀激烈,不失大漠英雄、射雕猛士的风格,忧国忧民
的情怀也跃然纸上:

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后,辞别拖雷,即日南归。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
散处长草之间,不禁感慨不已,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
何日方得太平。

而《神雕侠侣》一开头便没有《射雕英雄传》的慷慨忧愤之气,悲天悯人的情怀依
旧,但却是用到人物的情情爱爱上头去了。
作品劈头是一首很婉约的词,出于宋代欧阳修之手: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这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湖面上。歌声发自一艘小船之中,那是采莲
的少女唱欧阳修的“蝶恋花”词,写得正是越女采莲的情景。词中虽只寥寥六十字,但
季节、时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着、首饰、心情,无一不描绘得历历如见。
下半阕更是写景中有叙事,叙事中夹抒情,自近而远,余意不尽。
但唱者无心,听者有意,作者转笔写道:

时当南宋理宗年间,地处嘉兴南湖。节近中秋,荷叶渐残,莲肉饱实。这一阵歌声
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
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只听到
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
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断,便是一阵格格娇笑。
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么好
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在那道姑身后十余丈处,一个青施长须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
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机轻的叹息。

这一声“叹息”居然一直萦绕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并逐渐逐渐加重,最后引至了
“泪珠夺眶而出”。
书的末尾《神雕侠侣》众英雄也赴华山之巅,做了各自要做的事,但接下来的情形
却是这样的:

郭襄回过头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中兀自汩汩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
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为奇怪,不知她
为什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说不出来。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唔,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
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挥,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整部作品的基调由头到尾都是凄凉委婉的。不要说那美貌的道姑李莫愁为“情”而
魔,成了心如蛇蝎的人见人惧的女魔头;那满脸皱纹、一头乱发的武三通因“情”而疯,
陷入“情痴”的渊薮而不能自拔;就算是神仙眷侣的杨过与小龙女,为了能携手相依也
不知经历了多少悲惨,多少煎熬,让人想起都会不寒而栗。
整部作品的人都在争夺情,都在为情而苦,但最终会怎么样呢?
离不开一个“空”字。
空才是人生的真相,厮杀搏斗,不管是战场还是情场,败了又怎么样?赢了又怎么
样?谁不是刹那的芳华,水中的泡影,转瞬即逝?
无常之恸,在丰子恺的心中,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
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上。
而在金庸的心底,他又是怎么看的呢?
他觉得人生永远美满的似乎不太可能,从《神雕侠侣开始》,他已不再写郭靖、黄
蓉那样正格的爱情。
佛教的要旨:“诸行无常,是生天法。生天天已,寂天为乐。”金庸应该是很有体
会的,所以,即使在刀光剑影当中,在生命悬于一系之际,读者也不难体会到他的悲天
悯人与他的悲凉无奈。
在这种时候,他不再是“洋才子”,而是纯粹的中国文人。
而中国文人是最能体会无常之恸的了。
《法华经》偈云:
“诸法从本来,常为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中国的文人则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因为: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花是如此,柳也一样无情:
“江风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人宫墙不见人。”
而月呢?更是亘古如斯地高悬碧空,冷眼下界的哀荣生灭作壁上观:
“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杆。”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与终年常新的花草树木和万古不朽的日月星辰相比较,人类的一切生灭,在敏感者
的眼中都处在可悲的状态。何况花草树木和日月星辰是不是也真的不朽呢?
人类的理想中,不幸有了“永远”这个幻象,因此给人生乎添了无穷的感慨,哪一
个人没有曾经对某些事兴起过“往事不堪回首”的情怀?
其实,人生无常本身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回黄转绿世间多,后来新妇变为婆”。
这些回转与变化,因为太多了,平常人并不会处处留意,时时惊心,但若是遇到了什么
大变故,一旦听起来,它们就没有一字不深深地刺入人的心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种观念已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而在金庸笔下,更是流露出几多无奈几多悲凉。程英对陆无双所说的一段话,只不
过是一番自我安慰罢了。
那时节,陆无双已对杨过爱意殷殷,杨过的一声声“媳妇儿”让她编织起一场场美
梦。谁知杨过竟不辞而别,到绝情谷去寻找小龙女了,陆无双不由得心中大痛。
程英心里也极不好受,她和陆无双有着一样的“心病”,所以虽然她口中劝慰陆无
双:“三妹,你瞧这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有一个不知名的人曾说过这样似诗非诗的话:

人生好比乘车,
有的早上早下,
有的迟上迟下,
有的早上退下,
有的迟上早下。
上了车各争坐位,
下了车各自回家。
在车厢中留心保管你的车票,
下车时把车票原物还他。

用它来比喻杨过与小龙女的结局,倒是挺恰当的。
按照正统的看法,襄阳之围虽暂时解了,但异族侵略的战火却远远未完全熄灭,杨
过应该和郭靖一起,死守襄阳,直至鞠躬尽瘁。
但杨过却没有这样做,他真的是“下车时把车票原物还他”。他什么也不要了,就
那么施施然的带着小龙女远飘而去,不知所踪。
有人就怀疑,这样的结局合理吗?以杨过这么刚热的生命和小龙女这么冲虚的生命
结合,是否会有危机?小龙女只是暂时“下凡”,她终归会回到绝对宁静之境的,而杨
过即使追随而去,但他很难达到小龙女的境界。到那时,悲剧便会产生。
也许金庸也深明这道理,但他偏偏要这样写,要借杨过归隐的“杯酒”,以浇他心
中的“块垒”。
想想他哪一部的作品不是以悲剧收场的?
他的小说,正是写尽了人生的“虚空”两字。
《天龙八部》里,更借虚竹的口,说出了:
“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
那么,比照起乔峰、韦小宝等人的无可选择,杨过倒是还能自主。
这已是无常人生中最幸运的悟觉了。
佛家也好,道家也好,金庸首先是一个富有人性而认真的人。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无挂碍>

一个心无杂念的人,
与纷繁复杂的世界相遇了……

《侠客行》在金庸的作品中并不怎么受人注意,它的篇幅不长,所写的人物也与一
般的武侠英雄不尽相同。然而,细细品味,这部小说中有许多耐人寻思之处,潜隐着许
多“玄机”,体现着金庸对于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体验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小说的主人公没有名字,从小与他的“母亲”和一条黄狗住在深山老林里。他的
“母亲”似乎并不爱他,把他叫做“狗杂种”。有一天,他迷了路,无意中得到了谢烟
客的玄铁令,从此步入险恶的人世,遇到了一连串的风风雨雨。
由于他的相貌与石中玉相似,被人误认为石中玉,造成了他极大的困惑。他一直搞
不清自己到底是谁。
小说的结尾相当精彩。梅芳姑——也就是他“母亲”的出场,似乎要使他的身世之
谜真相大白。但是,梅芳姑突然自杀,手臂上赫然留着处女标志的朱砂红,显示他肯定
不是梅芳姑的孩子。那么,他是被梅芳姑掳走的石清、闵柔夫妇的孩子吗?好像是又好
像不是。当年梅芳姑抱走石清、闵柔的长子石中坚以后,不几日即将孩子的尸体送回。
然而,尸体的五官被戳得血肉模糊,所以有可能死的并非石中坚。
作者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以这么一句话结束了全书:

梅芳姑既然自尽,这许许多多疑问,那是谁也无法回答了。

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使得这部小说蒙上了哲学的,甚或是宗教的玄思。
其实,“他”到底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世间的一切,不正是这样似真似
幻难以捉摸吗?
这个形象折射出金庸本身思想的光芒,并显示出金庸日后趋于佛教并不是偶然的,
是源于他自己生命内在的探索与追寻。
梅芳姑叫他狗杂种,长乐帮的人称他为石破天,史婆婆给他起名史亿刀,丁珰把他
当成天哥,阿绣又叫他大粽子,石清、闵柔夫妇却认定他就是自己的儿子石中玉……他
游走在各种命名之间,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他不知道,可以说是无所从来,无所往去。
外在的“名”实际上可有可无,是滚动的,变化的,是一种幻象而已。不变的是
“道”,是之所以如此的“究竟”,是“自我”的本质。这个丧失了身份的人恰恰是一
个把握到了自我形质的人,一个心无挂碍,与天地相通的人。
他与尘俗的世间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他是质朴的,简单的,不识文字,也不懂
礼仪,更不通世态人情。他的心是敞开的,不设防的。他的是非标准是原初的,是基于
最基本的人性。他仿佛浑浑噩噩,又仿佛痴痴呆呆,然而,却是最纯真的人。
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姑且他称他为石破天。
世间布满了机心、阴谋、欺诈,人心之间有着无数的高墙,难以逾越。私欲横流,
为了保住一己的利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做的。
谢烟客曾有三枚玄铁令,分赠给于他有恩的朋友,承诺只要持令前来,亲手交在他
的手中,便可要求他做一件事,不论如何艰难凶险,他也必须做到。
谢烟客已经收回了两枚玄铁令。剩下的一枚流失在江湖间,引起许多人的垂涎、争
夺,甚至是连环追杀。不想,竟被小叫化模样的石破天得到。
谢烟客是个一诺千金,立下誓言绝不反悔的江湖人,当然无法加害这个傻小子。但
立即怀疑石破天是别人设下的圈套,故意让他来为难自己,于是就将他挟持而走。细细
盘问,才知道石破天不过是傻小子一个,得到玄铁令纯属碰巧。心想“叫他来求我一件
小事,应了昔日此誓,那就完了。”
想不到这个“傻小子”从不求人,“我妈妈常跟我说:‘狗杂种’,你这一生一世,
可别去求人家什么。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
苦苦哀求也是无用,反而惹得人家讨厌。”因此,他是决不求人的。
正好碰上长乐帮三位杀手围攻大悲老人,石破天本能地大为不平,急冲而出,去打
抱不平。谢烟客心里想的是:“那也好,便借这三人之手将他杀了,我见死不救,不算
违了誓言;要不然那小娃娃出声向我求救,我就帮他料理了那三人。”
结果未能如愿。
他怕石破天会被其他人利用来对付自己,便欺骗石破天跟着自己到了他的居处摩天
崖,等于把他软禁起来。但石破天并无所谓,因为他从小就是在荒山野岭上长大的,就
像一棵自生自灭的小野草,掉落在哪里都一样。
谢烟客因为想摆脱自己誓言的困扰,一直处心积虑地对付石破天。
谢烟客见他不来求自己“放”了他,无法吐掉这根如梗在喉的“小刺”,竟想出一
招阴毒的计谋,欲置石破天于死地。他引诱石破天练一套武功,却故意次序颠倒,想让
他走火入魔死于非命。而石破天却浑然不知,一直将他当作一个“好人”。例如,谢烟
客用内力伤他,他还以为是谢烟客发烧,满怀关切之情,今得谢烟客不由得“心中感到
了一阵温暖”。
多日以后,石破天遇到谢烟客,仍对他的所作所为毫无怀疑,还说:“老伯伯,我
那日在山上练你教的功夫,忽然全身发冷发热,痛苦难当,便昏了过去。这一醒转,古
怪事情却一件接着一件而来。老伯伯,你这些日子来可好吗?不知是谁给你洗衣煮饭。
我时常记挂你,想到我不能给你洗衣煮饭,可苦了你啦。”丝毫没想到谢烟客教他的武
功有什么古怪。
长乐帮为了对付侠客岛上的赏善罚恶令,半逼迫半利诱地让石中玉作帮主,其实是
想让他赴侠客岛作替死鬼,以换回全帮人的性命。因为接到侠客岛的赏善罚恶令后,如
果帮主不依约赴会,那么全帮上下就会被剿灭。
石中玉逃跑,侠客岛的邀请又将临近,急得长乐帮团团转,无意中发现了与石中玉
相似的石破天。开始时是真的认错,不久即发现是认错了,但并不纠正,反而在石破天
身上做手脚,弄上与石中王身上一样的疤痕哄骗他。使石破天云里雾里,几乎真的相信
自己是石中玉,只不过病了一场将前事忘了。
长乐帮对于石破天的敬畏、依顺,实际上全是出于私心,为了让石破天为他们挡灾。
石破天只不过是他们的玩偶。
然而,石破天却在真相大白后,既不愤慨,更不报复,而是出人意料地答应继续当
他们的帮主,替他们走一趟被江湖上认为“有去无回”的“地狱”——侠客岛。

石破天叹了一口气,向石清、闵柔瞧了一眼,向丁珰瞧了一眼,说道:“贝先生,
众位一直待我不错,原本盼我能为长乐帮消此大难,真的石帮主既不肯接,就由我来接
罢!”说着走向张三身前,伸手便去取他掌中铜牌。众人尽昏愕然。

被人利用而不恼怒,明知是险途而不畏惧,这已不仅仅是侠义的精神,而是菩萨的
胸怀了。
丁珰误认石破天为石中玉,不管石破天如何解释,她都不相信,还愣是与石破天拜
了堂。她偶尔也感到石破天与她原先的情人石中玉大不相同,但总是归结于他生了一场
大病,过后会康复。所以,一味缠着石破天。
当真的石中玉出现时,丁珰的态度居然是这样:

石破天走上两步,说道:“叮叮珰珰,我早就跟你说,我不是你的天哥,你……你
生不生我的气?”
突然间啪的一声,他脸上热辣辣的着了个耳光。
丁珰怒道:“你这骗子,啊唷,啊唷!”
连连挥手,原来她这一掌打得甚是着力,却被石破天的内力反激出来,震得她手掌
好不疼痛。
石破天道:“你……你的手掌痛吗?”丁珰怒道:“滚开,滚开,我再也不要见你
这无耻的骗子!”石破天黯然神伤,喃喃道:“我…我不是故意骗你的。”丁珰怒道:
“还说不是故意?你肩头伪造了个伤疤,干么不早说?”石破天摇头道:“我自己也不
知道!”丁珰顿足道:“骗子,骗子,你走开!”
一张俏脸蛋涨得通红。

诚实率真的石破天成了“骗子”,他对丁珰的的一番好心化为乌有。更让人悲哀的
是,接下来石中玉被雪山派擒住,要带往凌霄城去审判他的罪行。丁珰为了救石中玉,
骗得石破天去冒充石中玉,而自己却和石中玉溜之大吉。石破天不仅不怀疑,还一直想
着丁珰与石中玉会去救他,以为他们对自己是一番好心。
终于,当他明白一切后,也没有对任何人起怨恨之心,反而要求谢烟客不要杀石中
玉。
可以说,自石破天从荒山走向人世后,他始终处于各种阴谋、私欲的算计之中,被
欺骗、被利用,他自己却毫无知觉。
别人对于他的坦率自然,也往往误解为奸诈,连石清、闵柔夫妇有一段时间都是如
此。因为人们从未见过这么通透,这么无私的人,所以往往是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去判
断,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个心无尘埃的人骤然置身于充满了污染的世界,会是怎么样?
在这种对比中,金庸再一次显示了他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洞察。人的自私、人的
残忍,都以那么合理,那么冠冕堂皇的方式表现出来。
小说中有好几个浓缩性的场面,引人深思。比如,雪山派的各支首领起初在为掌门
人之位争执不休,互不相让,但当侠客岛上的赏罚二使出现,要请掌门人赴侠客岛喝腊
八粥时,转眼间竟一个个互相“谦让”起来了。

过去三十年中,所有前赴使客岛的掌门人,没一人能活着回来,此时谁做了雪山派
掌门人,便等于是自杀一般。
还在片刻之前,五支争短长,均盼由本支首脑出任掌门。五支由勾心斗角的暗斗,
进而为挥剑砍杀的明争,慕地里情形急转直下,封、成、齐、廖、梁五人一怔之间,不
约而同的伸出手指,说道:“是他!他是掌门人!”
四人只拆得十余招,旁观的人无不暗暗摇头。但见四人剑招中漏洞百出,发招不是
全无准头,便是有气没力,哪有半点雪山派第一代名手的风范?便是只学过一两年剑法
的少年,只怕也比他们强上几分。显而易见,这四人此刻不是“争胜”,而是在“争
败”,人人不肯做雪山派掌门,只是事出无奈,勉强出手,只是盼输在对方剑下。

这些人都是名门正派的“正人君子”,平时在徒弟面前,在人群面前一本正经,高
调也唱得一板一眼的,一到生死关头,却原形毕露。
石破天对于这一切,饱含的只是悲悯的感情,一种超越于爱恨之上的同情心。这其
实也反映了金庸的态度。他在叙述一切的“恶行”时,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关切与同情,
就像佛教的经典上所说:对于那些作恶的人,你要怜悯他们。有时还不自觉地为他们
“开脱”一些责任,例如,写到谢烟客的乖戾、多疑时,就加了一笔,说是谢烟客曾有
一个徒弟忘恩负义,伤透了他的心。
欲望化的世界导致争斗,争斗得到的结果只是虚妄。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
倒是石破天这样“忘我”“无我”的人,才具有“自我”的本质。因为无求无欲,
所以,最后获得了最高的武功,还有人生的真谛。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风范>

承担生命的缺憾,
以爱对待发生的一切。

石破天遇到的几个较有暖色的人物是石清、闵柔夫妇,阿绣和史婆婆等,尤以石清、
闵柔最具人性中亮丽的色彩,是金庸小说中,也是一般的武侠小说中难得的父母形象。
金庸在《侠客行》的后记中特别提到:“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
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1975年冬天,在《明报月刊》十周年的纪念稿《明月十年此时》中,我曾引过石清在庙
中向佛像祷祝的一段话。此番重校旧稿,眼泪又滴湿了这段文字。”
石清在庙中向佛像祷祝的话是这样的:

这孩儿虽然不肖,胡作非为,其实我爱他胜过自己性命。若有人要伤害于他,我宁
可性命不要,也要保护他周全。今日咱们父子团聚,老天菩萨,待我石清实是恩重。


闵柔也有一段相似的祝告:

如来佛保佑,但愿我儿痴病早愈。他小时无知,干下的罪孽,都由为娘的一身抵挡,
一切责罚,都由为娘的来承受。千刀万剐,甘受不辞,只求我儿今后重新做人,一生无
灾无难,平安喜乐。

这几句表白已勾勒出一对洋溢着圣洁爱心的伟大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只有施予,
没有回报的要求,没有埋怨,只有自我承担。
父母之于子女,子女之于父母,全是因缘际会,无可选择。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后代,
可能恰恰得到的是另外一种;而任何一个人,也无法想让谁成为自己的父母谁就能成为
自己的父母。这是宿命。
假如子女残疾,或者子女不能够成才,那么,父母会感到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残缺。
爱心、怜惜、自责,或者是嫌弃,都可能产生。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爱,正是在这样的
残缺中体现出来;又正是在这样的残缺中,我们更珍惜易逝的生命。
闵柔、石清两人遇到的是儿子的惨死和堕落。
他们本来有两个儿子,但长子被梅芳姑掳走杀死,剩下的石中玉自然宠爱有加。石
清正是想让儿子成才,才狠心将他送上凌霄城拜封万里为师。
不料三年后,石中玉企图强奸雪山派掌门人白自在的孙女阿绣,未遂逃走,却致使
阿绣跳崖,白自在发疯,阿绣的奶奶史小翠也离家出走,雪山派几乎分崩瓦解。阿绣的
父亲白万剑亲自带了大批人马去捉拿石中玉,又派人放火烧了石、闵夫妇的山庄。
听到这个消息,石清、闵柔又是惭愧,又是难过。石清想的是“宁可像坚儿这样,
一刀给人家杀了,倒也爽快。”闵柔却泪水涔涔而下,几乎泣不成声。慈母严父,判然
有别,却都系于一个“爱”字。
土地庙中,白万剑等人抓住了在逃多年的“石中玉”(其实是石破天),意欲带回
凌霄城中处罚。石清和闵柔刹那间见到分别多年的儿子,怜惜之情油然而生。

石清……眼睁睁见到独生爱儿躺在满是泥污的地下,说什么也要救他回去。闵柔一
进殿后,一双眼光便没离开过石破天的身上,她和爱子分别已久,乍在异地相逢,只想
扑上去将他搂在怀中,亲热一番,眼中泪水早已滚来滚去,差一点要夺眶而出。……


他夫妇俩看到石破天丝毫不会雪山派剑派,以为是雪山派亏待了自己的儿子,情绪
大起变化。闵柔与石破天的比剑,“这哪是比剑?比之师徒间的喂招,她更多了十二分
慈爱,十二分耐心。”那种舐犊之情,几欲催人泪下。
他们第三次遇到石破天,又是一番戏剧性的场面。石破天一番好心,想悄悄为闵柔
从无虚道长那儿夺回铜牌,不想打伤了两名道士,而天虚一伙人恰恰是石清、闵柔的同
门。一方是爱子,一方是同门师兄弟,夹在当中,左右为难。而石清、闵柔作为正派英
雄的本色与作为父母的本色,表现得极为自然得体,既情真意切,又不忘大义。

石清心中乱极,一转头,但见妻子泪眼盈盈,神情惶恐,当下硬着心肠说道:“师
门义气为重。这小畜生到处闯祸,我夫妇也回护他不得,但凭掌门师兄处治便是。”
冲虚道:“很好!”长到一挺,便欲上前夹攻。
闵柔道:“且慢!”冲虚冷眼相睨,说道:“师妹更有什么话说?”闵柔颤声道:
“照虚、通虚两位师哥此刻来死,说不定……说不定……也……尚可有救。”冲虚仰天
嘿嘿一声冷笑……

闵柔也知无望,向石破天道:“孩儿,你手掌上到底是什么毒药?可有解药没有?”
一面问,一面走到他身边,道:“我瞧瞧你衣袋中可有解药。”假装伸手去搜他衣袋,
却在他耳边低声道:“快逃,快逃!爹爹、妈妈可救你不得!”

武侠小说讲究所谓的侠义道,侠义面前,六亲不认,铁面无私。为了一个“义”字,
可以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不肖的儿子或徒弟,这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英雄行为。
相比之下,石清、闵柔似乎不够“英雄”,至少是不够彻底的“英雄”,然而,更
近于人性的真实状况,实在是真正的人的英雄。套用倪匡的话,是“上上人物”。
石清、闵柔性格中最动人的是他们基于“爱”的承担精神,承担痛苦。上苍不公,
让他们失去了一个儿子,又让另一个儿子误入歧途。这是注定的不完美。但他们从来没
有怨恨过什么人,只是自己独自担当这生命的缺憾,变得更仁慈与博大。因为自己的苦
难,而推己及人,从而达到爱的巅峰。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之得>

一心要得到的往往得不到,
那不想得到的却往往得到。

《侠客行》整部小说大部分的叙述都处于悬疑之中:
一个是由于石破天、石中玉的相似引起的误会;另一个是由于神秘的侠客岛赏罚二
使重现江湖,牵动着许多名门大派的心弦。
而侠客岛到底在什么地方?侠客岛代表着怎样的一股势力?始终像个问号一样,迷
惑着读者。一直到快要结束之时,侠客岛给人的印象都是可怕的,充满死亡气息的。
三十年前,武林中许多大门派、大帮会的首脑,忽然先后接到请柬,邀他们于十二
月初八那日,到南海的侠客岛去喝腊八粥。最先接到铜牌的川西青城派掌门人表示拒绝,
立即被侠客岛的使者当场击毙。接着一年中,被赏罚二使明打暗袭、行刺下毒而害死的
掌门人、帮会帮主,共有一十四人,此外三十七人应邀赴宴。可是三十七人一去无踪,
三十年来无半点消息。
过了十年,侠客岛的使者又来请客赴宴。造成黑龙帮全帮覆灭,另有四十八人乘船
前往,从此再无音讯。
又过十年,江西无极门首先接到铜牌请柬,不敢再有抗拒,相继有五十三人应邀前
往。同样是杳如黄鹤,一去不回。
所以,武林中人,一听到侠客岛,便为之色变。
《使客行》中的纷纷扰扰,也是因第三个十年之际,侠客岛的邀请又再度出现引起
的。一些帮派为了避祸而千方百计寻找替死鬼,又有一些人为了别人的安危自愿担当此
任,如石清、闵柔、史婆婆、石破天。但无论是邪恶者,还是善良者,部将侠客岛视作
鬼城。
小说的结局大大超乎读者的意料之外。侠客岛非但不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几乎可以
说是武林人士的“圣地”,因为那里藏有世上最玄妙的武功《太玄经》。
原来,侠客岛的龙、木两位岛主,在几十年前偶然发现,岛上的洞窟石壁上刻有前
人留下的武学秘笈,便潜心参研,但始终无法悟透。便想邀请天下的武林精英前来一起
研讨、琢磨,以揭开千古之谜。被邀到侠客岛上的人一见到石壁上的图文,便着魔遇仙
般地追寻、探索起来,没有人再想到回家。而那些被赏罚二使杀死的人,其实都是作恶
多端、罪有应得之人。
这很像《庄子》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乡下的女孩子,被选美的官员看中,
要选她入皇宫,她哭哭啼啼的老大不愿意,抱着父母泣不成声、依依不舍。到了皇宫,
她见到华丽的居处,舒适的享受,不禁哑然失笑,自己先前居然还因为要来此地而痛苦
不已。
然而,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如此,人们对于自己经验以外的东西总是满怀疑惧。如果
我们的心灵是开放的,坦坦荡荡的,能够包容万有,包容幸福与痛苦、欢喜与哀怨等等,
那么,也就无所谓幸福与痛苦、欢喜与哀怨了,只是澄明的一片。
侠客岛上的武林秘芨是怎样的呢?
那是一首古诗的图解。诗出自李白之手,诗的题目就叫《侠客行》:

赵客缦胡婴,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候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口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诗的图解画在光滑的石壁上。三十多年来,几百名武林高手面对它冥思苦想,不断
地接近,又不断地远离。同样的标示,不同的人又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和感受。就如小说
中的一个场景:

只听第一个老者道:“这一首《侠客行》乃大诗人李白所作。但李白是诗仙,却不
是剑仙,何以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诗中,却含有武学至理?”第二人道:“创制这套武
功的才是一位震古烁今、不可企及的武学大宗师。他老人家只是借用了李白这首诗,来
抒写他的神奇武功。咱们不可太钻牛角尖,拘泥于李白这首《侠客行》的诗意。”第三
人道:“纪兄之言虽极有理,但这句‘银鞍照白马’,若是离开了李白的诗意,便不可
索解。”第一个老者道:“是啊。不但如此,我以为还得和第四室中那句‘飒沓如流星’
连在一起方为正解。解释诗文固不可断章取义,咱们研讨武学,也不能断章取义才是”。


三十多年的光阴逝去了,无数的心血花费了,几乎有关这首诗的所有背景材料都被
查证了,然而,仍然没有人能够破译图解。
难以置信的是:不识一个字,又毫无什么知识背景的石破天竟在二十多天里无意中
破译了,成为当世武林至尊。
什么道理?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那就是,人们总是不相信简单的道理,而习惯将事物人为地复
杂化。越是简单的道理,显而易见的道理,人们就越不相信;越是怪异的,不合常理的
说法,人们却乐于接受。所以,人们舍弃了眼前的、平凡的东西,不断地向深远处追求。
一些人会觉悟,终于明白:“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而另有许多人,却终生迷失。
石破天不识字,没有什么概念的束缚,完全用自己的心随意地去看,却发现了最简
单的其实也是最终极的道理。

他心中一喜,再细看图形,见构成图中人身上衣褶、面容、扇子的线条,一笔笔均
有贯串之意,当下顺着气势一路观将下来,果然自己体内的内息也依照线路运行。寻思:
“图画的笔法与体内经脉相合,想来这是最粗浅的道理,这里人人皆知……”

其实粗浅的道理并不人人皆知。
文字是知识的载体,知识通向智慧。
西哲说:知识就是力量。
但东方的哲人还看到了知识的另一面:知识会形成桎梏,阻碍人们回归自然本性而
与至高的“道”或“佛性”相遇。
老庄思想如此,禅佛教更是如此。禅宗的六祖便是文盲,听人诵读《金刚经》而开
悟。视野讲究的是文字以外的东西,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靠字面的印证终究
肤浅、外在,只有心灵的印证才是深刻、内在的。
除了没有“所知障”外,石破天的成功还有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即:无所求。
所有的人钻研这篇图解,都心存强烈的愿望,以至陷于痴迷。只有石破天一人,根
本没想到要参悟它,更没想过要去当武林领袖。他挂念着阿绣,回想到那日她站在海滩
之上送别,神色忧愁,情切关心,恨不得插翅便飞了回去。又想到“这些口诀甚是深奥,
我是弄不明白的。他们在这里练剑,少则十年,多则三十年。我怎能等这么久?反正没
时候多待,随便瞧瞧,也就是了。”
他的情感仍在自然地运转,不像阿绣的爷爷白自在及其他众人,一钻研图解便将妻
子的性命和世上的一切都忘了。他对于武功的奥秘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可得不可得之间。
佛法的无上境界便是:欲望的泯灭或升华。怀着求长寿、求富贵之类的愿望拜佛,
已远离佛法十万八千里。凡是求取的念头一现,就是着相。
现诸于人间,那一心要得到的,往往得不到,那不想得到的,却注定要得到。
这便是无常。人只有依着自然的本性而动,才能超越无常。
《侠客行》向来不受评论家的注意。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单独列出加以讨论,是因为
觉得它包含着微妙的玄机,有着独特的韵味,实在值得我们细加品味。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世空芒>

这似乎是一部厌世的书,
又或者是一部看透了人生的书?

《鹿鼎记》是一部奇特的武侠小说,或者可说是武侠小说中的异数。
它的主人公完全不会武功,而且也不是什么侠义的英雄,只是一个亦正亦邪的顽童。
在戏谑性的情节推演中,金庸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以书名推测,这部小说的主题其实与家国兴亡有关。“鹿”是逐鹿中原的“鹿”,
“鼎”是问鼎中原的“鼎”,还有东北的鹿鼎山,埋藏着关于大清国运的龙脉。
事实上正是如此,除了主人公韦小宝外,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在拼命、厮杀,或为了
皇权,或为了复兴明室,或为了龙脉宝藏,或为了报仇雪恨,等等,等等。
然而,天地会总舵手陈近南的结局是被奸人暗算致死,一世英名,一身武艺,落得
如此下场。大汉奸吴三桂处心积虑,经营多年,仍被康熙剿灭。神龙教教主洪安通最终
众叛亲离,在疯狂中死去。康熙雄才大略,似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过得似乎也并不
怎么痛快。还有九难、沐王府众英雄、李自成、郑成功后人等等的遭遇,都是哀多乐少。
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大家绞尽脑汁想得到的《四十二章经》,莫名其妙地,被不知所谓的韦小宝得到。
真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历史的荒谬,也是人生的荒谬。
历史的神圣光泽,人世的庄严外表,在《鹿鼎记》中遭到了彻底的解构。
《鹿鼎记》写的基本上是史实,只不过加了一个韦小宝,例如康熙谋杀鳌拜、中俄
签订《尼布楚条约》,均为真人真事,只有一个韦小宝是虚构的。
虚构的韦小宝参与真实的历史,反映了金庸观察历史的一种独特角度。由于韦小宝
的参与,积淀在历史记述之下的“真相”一一显现。究其实,历史不过是一连串的闹剧,
支撑着情节发展的可能只是一刹那的心理波动或某个人的一时冲动。
韦小宝与苏菲亚公主偷情,并助她成功篡权夺位,令人发笑,也令人深思。一切权
力的斗争,玩弄的难道不正是韦小宝的把戏?恰如小说中所言:

中国立国数千年,争夺帝皇权位,造反斫杀,经验之丰,举世无与伦比。韦小宝所
知者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些皮毛,却已足以扬威异域,居然助人谋朝篡位、安邦定国。其
实此事说来亦不稀奇,满清开国将帅粗鄙无学,行军打仗的种种谋略,主要从一部《三
国演义》小说中得来。当年清太宗使反间计,骗得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杀了大将袁崇焕,
就是抄袭《三国演义》中周瑜使计,令曹操斩了自己水军都督的故事。

而韦小宝煽动俄国士兵造反的汁策,实际上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那就是:让群众
的欲望之河决堤。

韦小宝心想:“满清来中国抢江山,鞑子兵搞扬州十日,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老
皇爷就此做成了皇帝。他妈的,我叫他们搞莫斯科十日,搞得天下大乱,越乱越好。和
尚打伞,无法无天!若不如此,怎抢得到皇帝做?”
于是,他对苏菲亚说:“你叫大家进莫斯科城打仗,杀人放火,答应他们做将军大
官,有很多很多金子银子,大家抢美女做老婆!”

接下来,苏菲亚站在广场上的演说,以及底下的群众反应,实为人类历史上许多
“革命”的缩影。在冠冕堂皇的旗帜下,驱动力是金钱与美女,人成了欲望的奴隶和打
手。

苏菲亚站在阶石上,大声说道:“火枪手们,你们都是罗刹国的勇士,为国家立过
很大功劳。可是你们的饷银大少了,你们没有美丽的女人,没有钱花,酒也喝不够,住
的屋子太小、太不舒服。莫斯科城里有很多有钱人,他们有好大的屋子,有很多仆人,
有很多美丽的女人,你们没有。这公平不公平啊?”
众火枪手一听,齐声叫道:“不公平!不公平!”
苏菲亚道:“那些有钱人又肥又蠢,吃得好像一头头肥猪,如果跟你们比武,打得
过你们么?这些富翁的枪法难道胜过了你们?他们的刀法难道胜过了你们?他们为国家、
为沙皇立过功劳么?”她问一句,众火枪手就大声回答:“牟特!”
苏菲亚又道:“你们应当做将军,做富翁!
你们个个应当升官发财……”

就是这么几句平淡无奇的话,却将群众煽动得热火朝天。为什么?因为抓住了人内
在的愿望,那种强烈的被压抑的愿望。如果仔细去研究一切的群众运动,则会发现,运
动的领导者总是激发了此一类的潜愿望,群众才可能“揭竿而起”。
因为欲望,便有了革命,有了战争,有了人与人之间无休无止的争斗,有了历史的
进步。但最后,人人都成了欲望的牺牲品。
连韦小宝这样一个在人世混得溜溜转的“活宝”,也感到了厌倦,终于从心里喊出:
“老子不干了!”
欲望化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
好与坏,正与邪,是与非,忠与奸,不是能够截然判断的。在多元的视角里,它们
之间的界线若隐若现,有时甚至了无踪迹。
就大的方面而言,康熙是满清的皇帝,是全体汉人的死敌,但他却是一个“好皇
帝”。他对韦小宝说:“明代的皇帝没有一个能像他自己那样勤政爱民。假定人民的希
望是安居乐业,那么,在他的统治下,人民达成了他们的希望。为什么还要无事生非,
想把他赶出中原?只不过是名份之争罢了。”
韦小宝将这个意思转述给顾亭林这样有学问的人,后者也是一时语塞不知何以对答。
这就注定了壮烈的反清复明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再就小的方面而言,同是反清复明,天地会、沐王府、九难各有所主,而李自成则
完全是个“造反派”,吴三桂则是反复无常的“奸雄”。他们互相指责,自以为是,在
旁人看来,吵吵闹闹的,内里却不免荒唐。一个败落了的王朝,居然还在为“正统”、
“名份”争执不休。
在郑成功的小政权内,宛如一个缩小的皇宫,骨肉相残,权贵倾轧。在历史风云中
飘摇的身影,那种跌爬的姿势,同样叫人不胜唏嘘。
书中除了像吴之荣这样明显的反角,或像陈近南、吴六奇这样明显的正角外,大多
数人只是生活中的真实的“人”,无所谓好坏。在这样的环境,他可以成就好事,在那
样的环境,他又可以成就坏事。例如韦小宝手下的一些爪牙,或者像郑克塽、海老公之
类的人物,完全看你从什么角度去判断。
至于本书的主角韦小宝,则更是一个难以言说的人物。
有人赞韦小宝,说他聪明伶俐,办事妥当;有人骂韦小宝,说他奸诈浮滑,不明忠
义。几乎可分成两派,各有道理,互不相让。
现实中是不可能有韦小宝这样一个人物的:一个小小的孩童,竟然可以在皇宫、官
场、异族、秘密帮会的争斗中,履险如夷,逢凶化吉。每一个成名的人物,都被他弄得
贴贴服服,言听计从。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小孩子呢?但当你读《鹿鼎记》的时候,就觉
得他是站在身旁,挤眉弄眼,精灵古怪,伺机向你恶作剧的小顽童。
相对比梁羽生关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作品,金庸的描写显然要深刻得多。他有意无意
地将历史的全部复杂性,也包括人性的复杂性,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并没有作出什么结
论,却让人久久地沉思。
不仅如此,在这部小说中,金庸对于道德的两难有着独到的体会,并且将世间的虚
伪假象昭示无遗。
韦小宝用下三滥的功夫去对付茅十八的敌人,救了茅十八。而茅十八则告诫他:
“这等下三滥的行径,江湖上最给人瞧不起,比之下蒙药、烧闷香,品格还低三等。我
宁可给那黑龙鞭史松杀了,也不愿让你用这等卑鄙无耻的下流手段救了性命。”
韦小宝却说:“用刀杀人是杀,用石灰杀人也是杀,又有什么上流下流了?要不是
我这小鬼用下流手段救你,你这老鬼早就做了上流鬼啦。你的大腿可不是受了伤么?人
家用刀子剁你大腿,我用刀子剁人家脚板,大腿跟脚板,都是下身的东西,又有什么分
别?”
这或许有点强词夺理,却也触及到了关键问题。往深里想,道德原是游移不定的,
而许多“美好”的幌子,也只是人类自欺欺人的把戏。
难怪到得小说结尾,荣华富贵、金钱美女俱一一得手的韦小宝会这样感叹:

“天地会众兄弟逼我行刺皇上,皇上逼我去剿灭天地会。皇上说道:‘小桂子,你
一生一世,就始终这样脚踏两条船么?’他奶奶的,老子不干了!”心中一出现“老子
不干了”这五个字,突然之间,感到说不出的轻松自在……

行走在人世间,就是难、难、难!无论你做什么,怎样做,都不可能圆满,不可能
完美无瑕。那么,最好就是不做,不做才能达臻圆满。
《鹿鼎记》对于历史,对于人世,充满了讽刺,也充满了洞察和怀疑,似乎是一部
厌世的书。或者,换一句通俗的话,是一部看透了人生的书。所以,在《鹿鼎记》以后,
金庸再也不写小说了。
还有什么可说呢?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顶人物>

就人物塑造而言,
在金庸小说中,
韦小宝是最有内涵的一个。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中,也是武侠小说中,甚至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最耐人寻味、
最独特的人物形象之一。
先说他的出身。他是一个妓女的儿子,父亲是谁?连他母亲都糊里糊涂。反正怀上
他以前,她接的客人中有满族人、汉族人、蒙族人、藏族人,还有日本人,真正是个
“小杂种”,源于最卑贱也是最原始的欲望。
再说他的教育。他丝毫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本就是文盲,惟一的文化熏陶来自
民间的戏曲与说书。这是一个反文化的典型。
他的遭遇与金庸其他武侠小说中的主角相似,也是不断地遇到奇人奇事,不断地历
险冒险。但是,他的作风却与郭靖之流完全不同。他生性懒惰,不愿刻苦,虽有陈近南,
九难这样第一流的师父,却一点武功都没学会,只学会了九难教给他的“神行百变”,
一种“逃之夭夭”的功夫。他时遇惊险,化解不是凭借武功,而是靠一张嘴,一串计谋,
还有一点运气。
韦小宝到底是怎样的人物?顽童?小无赖?小流氓?还是天才儿童?那么小小的年
纪,却成为康熙的心腹大臣,又是天地会的香主,还在神龙教中混了个白龙使当当。在
各种势力的争战中,他倒是游刃有余,八面玲珑,到处讨好。他靠的是什么?
韦小宝凭什么平步青云?他有学历文凭吗?没有。他是世家子弟吗?不是。他只不
过是个老妓的私生子。他有什么才干?除了吃喝嫖赌,玩一下阴谋诡计之外,倒也不见
得有什么才干,但总是遇难呈祥,恐怕这就是他的才干。有人以为这不过是韦小宝的好
运。对!韦小宝运气之好,千古第一。
关于韦小宝的评论,恐怕数倪匡的看法最为深刻,他说:

韦小宝,是一面镜子。
人人在韦小宝这面镜子之前,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韦小宝好的一面,倒未必人
人皆有,但是他坏的一面,却人人难免。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韦小宝的身上,找到自己。
谁不曾说过谎话?……谁又不曾有过贪念?……

按照倪匡的看法,韦小宝其实是一个率真的人,是一个英雄豪杰,活生生的汉子,
不像郭靖那样假得令人摇头,属于“上上之人”。
翻开《鹿鼎记》,韦小宝际遇之奇,天下第一;运气之佳,也是天下第一。小说中
韦小宝至少囊括了十个天下第一:
韦小宝出身于当时天下第一的繁华城市——扬州。
随茅十八到天下第一大国的首都北京,去会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和天下第一年轻有为的君主康熙大帝结交,并成密友。
被誉为天下第一个值得结交的人物陈近南收为门徒。
任天下第一反清帮会——天地会香主。
遇上神龙教,受教中第一号人物洪教主青睐。
被天下武功第一的独臂神尼收之为徒。
会天下第一奸雄吴三桂。
见天下第一美人陈圆圆。
做欧洲第一大国——俄国苏菲亚公主的情人。
这十大奇遇,恐怕一般人三辈子也不会遇上一次。
金庸倒有一次写出五个第一的描述:

吴三桂叫道:“不可轻举妄动,大家退后十步。”众卫士齐声答应,退开数步。九
难冷笑道:“今日倒也真巧,这小小禅房之中,聚会了一个古往今来第一反贼,一个古
往今来第一大汉奸。”韦小宝道:“还有一个古往今来第一大美人,一个古往今来第一
武功大高手。”九难冷峻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说道:“武功第一,如何敢当,
你倒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小滑头。”

韦小宝的本事,亦即他天赋的长处,小说里写得最明白的是他的义气。所谓义气,
是包括他对人敬重和仗义疏财。他不欺骗好友,系念师门,不做有亏大义的事。虽然,
韦小宝得到的都是不义之财,而且早就堆成金山银山了,但须知富有的人未必一定疏财,
凡财富由点滴积聚而成巨富的人,反而最斤斤计较,最吝啬。所以仗义疏财看来似乎是
容易,但实在是最难得的本领。何况,疏财又是做得这样恰到好处,这不是本领是什么?
昔日益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等名震天下,使众多豪杰归心,靠的就是这种本领。
韦小宝的第二种本领是知行知止,知进知退。面对康熙这样的一个英明人物,马屁
不能不拍,但又不能着痕迹。能叫受者心喜,而听者不觉肉麻,这点功夫,许多人拜师
也学不到。韦小宝就能做到这点,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表示什么态度,说什么话,这一点
至为重要。韦小宝抄鳌拜的家,强吞其财产一半,这时他就胆敢冒着杀头的危险,面对
皇帝说谎。因为他拿捏得准,康熙不会因为这些钱财上的小事查根问底,可见他有胆有
识。
韦小宝的第三种本领是知人善任,知己知彼,这是身居要位的人最重要的本事。许
多人自己有才干,但没有知人之明;有些人有知人之明,但见人家不投靠,便不予委任。
“知人善任”四字,体现了学识和肚量,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最高本领。知人之外,
还要自知,韦小宝就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是靠拍马屁升官的,而“老子的本事
他妈的平常得紧。看来凡是有本事的人,不肯拍马屁,喜欢拍马屁,便是跟老子差不
多。”所以,凭赵良栋不肯拍马,瞧不起韦小宝,反而得到他的重用。更可贵的是,他
在赵良栋面前坦诚承认自己一无是处,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如此自我揭短,岂不将手下
的人感动得要死,不为他卖命才怪呢。
韦小宝这个人算是把世态人心看透了,才能这样混得转。难怪有人说,《鹿鼎记》
乃成才必读之书。韦小宝的“招数”实在太多,不胜学习,连金庸谈到他时,都不免为
之“神色一振”。
倪匡评论道:

像韦小宝这样的人物,并不是小说中的幻想人物,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典型。古
今中外的现实社会中,都有这样的人物存在。表面上看来,他大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
也不会写,可是实际上,处世应变才能之高,当机立断决策之明,冒险时的无畏,投机
时的狠劲,都是这一类人物的本领。
每一个人的内心,在面临抉择之际,都会有打不定主意的时候。这是人性的弱点。
所有的道德教育,全为了纠正这种弱点而设。但是,事到临头,是道德教育力量大,还
是人性弱点的力量大,也真难说得很。韦小宝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反倒时时战胜人性弱
点,真是难能可贵。反观现实世界中,多少道貌岸然之士,多少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暗
地里做着什么?岂止是“有点打不定主意”,简直是立定了主意,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也有人说韦小宝怎能娶七个老婆。但是,要知道,这七个老婆既非偷,也非抢或买,
而都是自己巴巴的、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似乎他真有“宝”似的。倪匡甚至认为,拥有
韦小宝的七分之一已是许多女人的福份了。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真不知若是将小宝换
作女性,嫁了七个老公,这些男人又会作何感想?
也有人说韦小宝的处世,乃人生最高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化境,完全超越了善恶的
区分,是非的桎梏,无为而无不为,什么都无所谓,也什么都有所谓。对于女人,当然
是漂亮的女人,都爱,又仿佛都不爱,个个都很可爱,又个个都不可爱。人活到这个份
上,你还能说他什么?说了又能奈他何?
用金庸自己的话来说,韦小宝完全是一个叛逆的角色,说谎,整人,惟一会的功夫
就是挨打时就逃,谁都没有他溜得快,也算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典型了。他是反英雄的,
却也相当真实而普遍。
金庸说他的目的是希望把韦小宝写得现实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性格上好
的和坏的一面,有一些自省的意义。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旖旎春光>

七个小女子,
七种不一样的风情,
七种不一样的女性心态。

韦小宝好色。他从小在妓院厮混,是一个“有低级趣味的人”。只要是美女,他就
喜欢,而喜欢就是想要拿她来做老婆。
《鹿鼎记》全书以韦小宝为视角,字里行间对女性的描绘,不免带有传统的男性主
义色彩,这恐怕是金庸对中国男性人格的一种描绘和发掘。韦小宝就是这样一个男人,
他对于女性的态度就是这个样子。
韦小宝前前后后遇到不少美貌女子,其中七位还成了他的“老婆”,她们是沐剑屏、
方怡、曾柔、双儿、阿珂、建宁公主和苏荃。双儿是被庄夫人作为礼物送给韦小宝的,
建宁公主和曾柔算是自己爱上韦小宝的,其余几个恐怕都是被韦小宝连骗带哄弄到手的。
这七位女性性格各异,作者淡淡几笔,就将她们各自的特点勾勒出来,展现了七种
美女风姿,也昭示了七种女性心态。
沐剑屏是一个小郡主,作为人质窝藏在韦小宝的房中。起先对于韦小宝极为恐惧与
厌恶,但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似懂非懂地喜欢上了韦小宝。韦小宝起初在言词上戏弄
她,并设下一些小圈套,如“妹妹”、“哥哥”等,让她陷进去。然后又欺骗她说她的
脸上被刻了一只小乌龟,只要她叫自己十声“好哥哥”就帮她治好。这才开始有点打动
小郡主。
“小郡主一来也真饿了,二来不敢得罪他,怕他手脚不清,在自己脸上留下一条乌
龟尾巴,三来见他研碎珍珠,毫不可惜,不免承他的情。”甚至“噗哧一笑”显出了轻
松的神情,不再对韦小宝那么充满戒心。
接下来方怡因为行刺未遂受伤,韦小宝将她救入自己房中。一见她是个大美人,便
想“非拿她做老婆不可。”
方怡的心上人刘一舟被捕,她求韦小宝相救,韦小宝乘机大捞一把,提出如果救出
刘一舟,方怡须以嫁给她作为报答。方怡为了自己所爱之人,便答应了。
与韦小宝的朝夕相处之中,方怡与沐剑屏都感到韦小宝虽然油嘴滑舌、轻薄浮浪,
却不乏善良、义气的一面。例如到最后,他见到方怡楚楚可怜的模样,心肠忽然软了,
大声道:“好啦,好啦!我救了刘一舟出来之后,你嫁给他便是,我不跟他争了。”说
得方怡又是感激又是欢喜。再加上她们又知道了韦小宝不仅是皇宫中有头有脸的人,还
是天地会中的香主,自然生起尊崇之心。以致后来方怡真的不爱刘一舟,而倾心于韦小
宝了。
沐剑屏是一副小女儿心态,她对于韦小宝的情意,是一个少女对男孩子的自然情感。
韦小宝的风趣、权势打动了她,她可能一直未弄清自己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方怡有选择的因素。她出于爱刘一舟而选择了“嫁”韦小宝。但在日后,刘一舟和
韦小宝的为人与地位又使她选择了“爱”韦小宝。
双儿是韦小宝遇到的第三个中意女子。她出现在阴森森的鬼屋,“带着一点淡淡的
幽香”。“一张雪白的脸庞,眉弯嘴小,笑靥如花”,会做甘美的湖州棕子。浑身上下,
是江南女子那种娟秀与楚楚动人。
她跟着韦小宝,成了他的丫头与保镖,那种对于主人的忠诚,无与伦比。她对于韦
小宝说不上有什么爱情,只是“名份”规定了她应当去“爱”韦小宝,而她自己对于这
种名份既无丝毫的怀疑,更无一点点的反抗。
确实,这是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小女子,但也是韦小宝最喜欢的人,或者说,
是韦小宝最放心得下的人儿。
苏荃初见韦小宝时,已是洪教主的夫人。“韦小宝远远望去,见那手掌真似白玉雕
成一般,心底立时涌起了一个念头:‘这女人做我老婆倒也不错。她如到丽春院去做生
意,扬州的嫖客全要涌到,将丽春院大门都挤破了。’”
她对韦小宝的好感不外是小宝的拍马屁,又是祝她“寿与天齐”,又是赞她年轻美
貌。她但根本谈不上会爱韦小宝,尽管她与洪教主之间也并无爱情可言。
她之所以成为韦小宝的“老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丽春院的大床上韦小宝使
她怀了孕。从此,她自觉就是小宝的人了,还成了韦小宝“老婆班”的“班长”。
阿珂的情形与苏荃相似,如果没有怀孕,她大概怎么都不会跟上韦小宝的。她是陈
圆圆与李自成的女儿,生得极美,韦小宝一见差点儿魂都要飞掉,一直牵肠挂肚,发誓
不弄到手“做老婆”决不罢休。
但阿珂对郑克塽一往情深,无论小宝如何捉弄陷害郑克塽,她仍然死心塌地爱着郑
克塽,甚至韦小宝用计迫她跟自己拜堂成亲,她仍是不予理睬,几次出手甚重,欲置小
宝于死地。这样一个烈性女子,因为喝了迷药昏倒,被小宝抱上大床,胡天胡地闹了一
通,结果怀上身孕,就心甘情愿地嫁给了韦小宝。
让人感叹的是后来“郑家军”被清军剿灭,郑克塽成了亡国之君,落拓在京城,阿
珂听说后暗暗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真的嫁给他。
建宁公主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公主,而是冒充太后的毛东珠与情人瘦头陀的私生女。
不过弄假成真,她一直被当作真正的公主看待。真的太后与皇帝知道真相后,不愿让别
人知道破坏了皇室的形象,于是,建宁公主就永远是“公主”了。
建宁公主“一张瓜子脸儿,薄薄的嘴唇,眉目灵动,颇有英气”。她倒是自动爱上
韦小宝的,但爱得太过可怕,充满着虐待狂的气息。她喜欢韦小宝,是因为只有韦小宝
才是真的打她,她在施虐与受虐的痛楚中体验到性的快感。

公主伏在他脚边,抱住了他两腿,将脸庞挨在他小腿之间,轻轻磨擦,娇媚柔顺,
腻声道:“好桂子(即韦小宝),好哥哥,你给我打一次罢,我不打痛你便是。”韦小
宝见她犹似小鸟依人一般,又听她叫得亲热,心神荡漾,便待答允。公主又道:“好哥
哥,你身上出血,我见了比什么都喜欢。”

在送亲的路上,即将当新娘的建宁公主与韦小宝初摘爱情之果,成就了一段露水姻
缘,好不快活。
弄得吴应熊倒了大霉,遭到公主的阉割。足见公主到得后来,是不顾一切地爱上韦
小宝的。几经周折,终于成为韦小宝的“老婆”,还为他生了个女儿。
相比之下,曾柔是韦小宝众“老婆”中着墨最少的一个人物。云淡风轻似的,出现
了又消失,最终又突然出现在丽春院的大床上,加入了小宝的“老婆”行列。
曾柔以刺客的身份跟着一帮同门闯入韦小宝的营帐中,“韦小宝侧头看去,见一个
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脸蛋微圆,相貌甚甜,一双大大的眼睛漆黑光亮,嘴角也正自带着
笑意。”韦小宝凭着智巧制服了刺客,却因曾柔美貌,又故意将他们放走。惹得小曾柔
一片芳心暗许,临走时要了韦小宝用过的四枚骰子,要好好的留在身边。多年后两人再
见,韦小宝发现这四枚骰子还珍藏在曾柔的身上。
曾柔的爱是浪漫的,一见钟情式的,属于英雄救美的模式,是感恩、崇拜心理的转
化。
从这些女子与韦小宝的情爱故事来看,金庸要告诉我们的,或者说这些故事本身隐
含的意义是相当丰富的。
首先,是对爱情本身的戏谑和质疑。所谓纯情,其实并不存在,在男女的情爱纠葛
中,处处夹杂着物质的诱惑,计谋的运作,肉欲的支配等等。男人与女人互相构建了一
个虚幻的世界,互相欺骗,互相引诱,然后,都各自往设好的圈套中走去,终其一生而
不自知。
从这一点上说,《鹿鼎记》拆解了爱情美丽的神话,而恢复了爱情本身的世俗性与
粗陋性。
其次,这些女子是某些传统观念的禁锢物,例如贞操观念,从一而终观念等等。韦
小宝之类的中国男人深明这个道理,要想占有一个女人,就先在“名份”上占有她,她
便再也无法跳出自己的手掌。
当然,还有女性固有的弱点在起作用。这几个女孩子,性格各异,却都喜欢听韦小
宝的甜言蜜语,而小宝对女人的阿谀奉承永远是称赞她的美貌与年轻。
七个如花似玉的小女子都嫁给了韦小宝,他们在海外孤岛上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似
乎让天下的男人“妒煞羡煞”。关于韦小宝夫妻生活的描写,金庸无意间也沾染了旧小
说的某些习气,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可能会使一些具有现代思想的读者不快。
撇开韦小宝的视角,我们要追问的是:这七个女孩子是否真的很幸福,很无悔?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场百态>

官场与妓院,
是世界上最虚伪的地方。

官僚体制的设定,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它带来的是秩序是规范,但是,也带来了另一些东西,最明显的就是:虚伪与腐败。
人类智慧的创造物走向了人的反面,成为人的桎梏,这是进步的另一面。
所以,老庄的哲学崇尚静止。
在老子看来,典章、制度之类的设置,引致的是更深刻的混乱,井且激发起人性中
邪恶的因素。明智的君主应当无为而治。
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说清的难题。
我们见到的既定事实是:官僚体制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繁复,已经形成了一个称为
之为官场的世界。
《鹿鼎记》的场景一直游移在三个地方:官场、江湖、妓院。而其中最着力描写的
是官场。官场与妓院虽然一则高贵一则低贱,却同样是极端扭曲人性的场所,有着许多
本质上的一致。
例如,人的尊严之剥落在妓院与官场是一样的。
妓女与嫖客构成了一对相互依存又相互鄙视的关系。他们互相利用,实现自己的欲
望,又在道德上互相鄙视。嫖客固然视妓女为下贱,但一般的妓女也很少真正瞧得起嫖
客。
在官场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如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受贿者接受行贿者的物
质利益,却在心底瞧不起行贿者的人格;而行贿者所看重的也只不过是受贿者的权力,
对于作为一个人的受贿者,则充满了敌意与厌恶。
这种建立在纯粹利益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正是妓院与官场的最大特产。
为官之道,首先必须学会说谎,学会毫不脸红地拍马屁,还有欺上瞒下等等的一套。
韦小宝之所以在康熙跟前混得这么好,与他高超的说谎拍马本领密不可分。而且他
的马屁拍得极为巧妙,丝毫不露痕迹。
有一次,他莫名其妙地成了杀刺客的英雄。当康熙问他用什么招杀刺客的,他说:
“一时之间,我心慌意乱,眼看对付不了,忽然间想起你跟我比武之时,使过记一极妙
的招数,将我摔得从头顶飞了过去,好像你说过的是武当派的武功仙鹤梳翎。”
还说什么:“师父教的招数,练起来倒头头是道,一跟人真的拚命,哪知道全不管
用;反是你的那些招数,突然之间打从心底里冒了上来。皇上,那时候他手掌边缘已打
上我背心,我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又怎能去细想用什么招数!”
说得康熙龙心大悦。因为,自从“康熙练了武功之后,只与韦小宝假打,总不及真
的跟敌人性命相拚那么过瘾。此刻听到韦小宝手刃敌人,所用招数全是从自己这里学去
的,自是兴高采烈。心想若是自己出手,定比韦小宝更精彩十倍。”
在官场上混,须得花许多时间揣摩上司的内心想法,才能千方百计顺着上司的意思
去做,或者替上司将自己不便表达的意见说出来。
小说中有一段写到康熙意欲撤藩,召来大臣们垂询,没想到大臣们要么受了吴三桂
的好处,要么误会了康熙的意图,滔滔不绝地论证撤藩的不利之处,惹得康熙很不高兴。
这时,兵部尚书明珠出来说了一番话,实在是高明之极。

“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子们高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
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
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
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
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
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圣上明鉴:奴才这不是歌功颂德,的的确确是实情。自从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稳的讯
息,奴才日夜担心,思索如何应付,万一要用兵,又如何调兵遣将,方有必胜之道,总
是要让主子不操半点心才是。可是想来想去,实在主子太圣明,而奴才们太脓包,我们
苦思焦虑而得的方策,万万及不上皇上随随便便的出个主意。圣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
自然不是奴才这种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来,就必定是
好的。就算奴才们一时不明白,只要用心干去,到后来终于恍然大悟的。”

这篇讲辞当真可列为封建官场上为官之道的经典之作。其中的逻辑在官场上广为运
用,总是灵验万分,屡试不爽,无往而不利,至少这样说话不会为自己带来麻烦。所以,
聪明如韦小宝一听,都佩服之至,觉得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明珠。
扬州布政司慕大颜又是一种类型的乖觉之人,是典型的官场文人。他一听钦差大人
不喜欢和尚,便即引经据典,说了一个诋毁和尚的故事,迎合韦小宝。又以《四相簪花
宴》的故事,奉承韦小宝是“有勇有谋的英雄好汉”。他揣摩到朝廷可能要对吴三桂不
利,又从韦小宝的表情看出他讨厌吴三桂,便说:“韦大人是皇上亲手提拔的大臣,乃
是圣上心腹之寄,朝廷柱石,国家栋梁。平西王目前虽然官爵高,终究是不能跟韦大人
比的。”并考据出韦氏祖上是唐朝的忠武王韦臬,曾大破吐番兵四十八万,威震西隆等
等。这个人将学问当作了拍马的武器,很容易讨得上司的欢心。
这种拍马方法叫作“贴金术”,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生安白造,硬往上司脸上贴
金。神龙教中的胖头陀晋献千年前的石碑也属于此类拍马,愣是编造了一篇千年前的碑
文,说那时上天已料到会有洪教主降世,造福于人间,并且寿与天齐,为洪教主的“威
仪”寻找历史依据,涂上神秘的色彩。洪教主其实心中明白这完全是杜撰的,却也十分
受用。
有时候,献殷勤也可以献得十分隐晦,不露声色,上司一时察觉,便心中感激。韦
小宝得到康熙的宠爱后,去康亲王府聚会,与人赌博,却总是无缘无故地赢,终于恍然
大悟:“为什么要故意输给我?自然因为我在皇上跟前有面子,大家盼我为他们说好话。
就算不说好话,至少也不捣他们的蛋。”
官场上的面孔都带着面具,所有的言行都出于利益的权衡,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谊
难以滋生和维系。一个诚实的人在官场中遭到的命运,很可能只是倒霉,甚至会掉脑袋。
告密、阴谋、算计,这些是封建官场的日常生活。
封建官场上滋生的是利欲熏心,是贪婪。拥有权力的人,都想使权力转化成可见的
利益,因此,金钱成为攻破权力系统最常见的利器。而一般的为官者,都习惯性地利用
自己的位置为自己谋取财富。
康熙派索额图与韦小宝去抄鳌拜的家,索额图马上想到:“鳌拜当权多年,家中的
金银财宝自是不计其数。皇上派我去抄他的家,那是最大的肥缺。”在抄家过程中,他
拼命笼络韦小宝,无非是因为“这小太监朝夕和皇上在一起,只要他能御前替自己说几
句好话,便已受益无穷。就算不说好话,只要将皇上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干什么事,
平时多多透露,自己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正中皇上的下怀。”
于是他与韦小宝结拜成兄弟,还将抄到的几件宝物送给韦小宝。他在鳌拜府中总共
搜出二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银子,可见鳌拜之贪。至于这些钱如何得来可想而
知,但索额图也照贪不误。他对韦小宝说:“这次皇恩浩荡,皇上派了咱哥儿俩这个差
使,原是挑咱们发一笔横财来着。”
于是,他毫不含糊地在单子上少写了一个“一”字,吞掉了一百万,与韦小宝各得
五十万。堵住了韦小宝的嘴不算,他还拿出五万两分给底下人,每个人都有点甜头,谁
也没闲话说了。
权力生财,就是这么简单。
在《鹿鼎记》中,金庸还写出了官场的假公济私,草菅人命,为了面子,为了威权,
可以滥杀无辜,也可以对冤屈置如罔闻,一手遮天。
金庸算是看透了中国传统官场之真相。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揭示以上的种种官场众
生相,手法十分高明,不显山不露水,写出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悲哀:所有这些虚伪与残
忍,不公与无良在生活中已成为常态,人们不仅熟视无睹,而且认为理所当然。
在风趣幽默的笔调中,金庸有着十分严肃而又无奈的叹息,有着十分犀利的观察与
剖析。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诡异情节>

诡异的情节昭示着荒谬的人世,
昭示着虚假和阴谋……

《鹿鼎记》情节的诡异,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但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怎样奇怪,
而觉得处处是在写平常的真实生活。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于平凡中显示不平凡,于日常生活的铺叙中揭示隐藏着的
惊心动魄。
生活如戏。
情节的诡异并不是为了喙头或悬念,而是隐喻着存在的“真相”。
这是《鹿鼎记》的又一魅力。
真实人的消失了,而假冒的人却堂而皇之地活在世上,这是《鹿鼎记》中描写的人
世的诡异。
韦小宝在皇宫中杀了太监小桂子,穿了他的衣服冒充他,骗过了那些赌伴,而海老
公似乎发觉了破绽,却为了另外的目的,一直不加以揭穿。韦小宝以小桂子的身份生活
在皇宫中,没有一个人怀疑,也没有一个人相信小桂子已经死掉。后来,康熙知道了此
事,却编一个故事,将此事遮掩过去,人人仍然以为韦小宝就是小桂子。
甚至连太后都是假的。毛东珠原是明朝将领的女儿,又是神龙教的教徒,为了得到
四十二章经,潜入皇宫,挟持了太后,自己假扮了太后,十几年居然无人发现。而真太
后却被匿藏在壁柜中不见天日。
假的成真的,真的成了假的。一种荒谬的存在。
更触目惊心的是,人们对于假的毫无察觉,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何等的脆弱。
其实,并没有别人关心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的真与假,你的死与活,都与他们
无关。
韦小宝用化尸粉“消除”了几个人。
这几个人都属冤死,却都成了韦小宝的功劳资本。那些知情的人,为了升官发财,
视而不见,或疑而不查;那些不知情的人,只当那些死去的人还活着,或者是真的该死。
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金庸在笑声不断中写出了我们生存的恐怖性:人是多么孤绝的存在,消失是多么容
易,无声无息地,而真假又是多么难以捉摸。
又有许多窥视的眼睛或陷阱包围着平静如水的生活。有时候,直到临死,你都不明
白是谁、是什么害死了你。
韦小宝自以为聪明,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全在康
熙的掌握之中,因为康熙早在他身边安插了耳目。风际中一幅老实巴交的样子,沉默寡
言,谁都想不到他会出卖朋友,更想不到他竟是朝廷的奸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想不到的人和事,令小说变得曲折迷离,也令生活本身平添了几分诡异。
纯从小说情节而言,《鹿鼎记》的变化莫测,在金庸作品中首屈一指,在武侠小说
中也相当突出,引人瞩目。
一开始是大盗茅十八被追杀,韦小宝糊糊里糊涂地相救,并要求跟着茅十八上北京
城。为什么?一则是怕自己杀了人,会遭到官府追查,二则是抱着好玩的心思,想看茅
十八与满州第一武士鳌拜比武。
韦小宝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历险路程,也是他的无目的人生旅程的开始。
韦小宝与茅十八双双被擒,关在海老公的居处,那种阴森森的气氛,配上奇峰突起
的情节,令人读来喘不过气。因为偶然的机会,韦小宝杀死了小太监小桂子,自此便在
皇宫呆了下去。
他与年龄相仿的少年小玄子结成玩伴,却不知小玄子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这段误打
误撞的友情却为韦小宝日后的发达打下了基础。
康熙与小宝之间的结交,几乎是官场中唯一的亮色,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推动
因素。康熙几次都有理由杀掉韦小宝,却始终不曾下手,原因均为了当年打斗中结下的
感情。
即使在发现韦小宝是天地会香主,而韦小宝又杀死宫庭侍卫外逃时,康熙还派人回
处找他,并在给他的圣旨上画了六幅画。
第一幅是两个小孩滚在地下扭打。第二幅图画是众小孩捉拿鳌拜,鳌拜扑向康熙,
韦小宝刀刺鳌拜。第三幅画着两个小和尚背负一个老和尚飞步奔逃,后面有六七名喇嘛
持刀追赶,那是他在清凉寺相救顺治皇的情状。第四幅白衣尼凌空下扑,挺剑行刺康熙,
韦小宝挡在他身前,代受了一剑。第五幅画的是韦小宝在慈宁宫寝殿中将假太后踏在地
下,从床上扶起真太后。第六幅画的是韦小宝和一个罗刹女子、一个蒙古王子、一个老
喇嘛,一齐揪住一个老将军的辫子,说的是韦小宝用计退去吴三桂的三路盟军。
而康熙的“密旨”写的是:

小桂子,他妈的,你到哪里去了?我想念你得紧,你这臭家伙无情无意,可忘了老
子吗?
你不听我话,不肯去杀你师父,又拐带了建宁公主逃走,他妈的,你这不是叫我做
你的便宜大舅子吗?不过你功劳很大,对我又忠心,有甚么罪,我都饶了你。……

可见康熙还有温厚的一面,也说明了身居高位者的寂寞。
将一个民间顽童与一个圣上天子之间的友情写得这样有声有色,在中国小说中,这
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以韦小宝和康熙为轴心展开的情节,不时有自然而奇崛的转折,使得一波未平,又
起一波,而且一波比一波神奇,表现出来的现象,令人叹为观止。
韦小宝因为杀了鳌拜,引出了他与天地会的关系。而韦小宝还以为天地会的人是鳌
拜的同党,要杀他祭拜鳌拜。阴差阳错地,他却当上了天地会的香主,还成了当世第一
大英雄陈近南的徒弟。
韦小宝的身份被海老公识破,被一掌打出窗外,海老公以为他必死无疑。却不料,
韦小宝从鳌拜家中抄得一件护体宝衣穿在身上,只是受了点伤。这一下,韦小宝发现了
太后的秘密,也知道了顺治皇帝并没有死去,而是在五台山出家,派了海老公回宫查访
董鄂妃的死因。又是因祸得福,韦小宝助假太后杀了海老公,后者不明不白地成了刺客,
而韦小宝则成了救太后的功臣。
再如敌兵围攻清凉寺,而老皇爷(已改名行痴)不肯逃走,急得韦小宝一干人团团
转。最终还是韦小宝急中生智,想出一招,教和尚们扮成围攻的喇嘛,才得以冲下山去。
类似的还有与俄国兵作战时想出用水龙攻城,等等,都使情节生色不少。
建宁公主作为政治资本远嫁云南,去做吴三桂的儿媳。韦小宝一路护送到云南,本
已完事,不想又引出安阜园中的阔割事件。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进入公主的房间,遭到
公主的阉割,还指控他非礼,弄得吴氏父子有苦难言。这为建宁公主最终嫁给韦小宝埋
下了伏笔。
这部小说每每写到几乎无法解脱的绝境时,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惊喜,不断地吸引
着读者。
韦小宝在扬州丽春院遇到暗算,撞入死对头桑结、葛尔丹、阿琪的手中,已是死路
一条。这小子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又把乾坤倒转,小说的情节是柳暗花明又一春。韦
小宝用挑拨离间、拍马、利诱三种功夫,说得三个死对头相信了他,桑结、葛尔丹还与
他拜了兄弟。
在辽东荒野,洪教主擒住了韦小宝,意欲杀之。不料情形突变,洪教主的几个手下
反叛,与他自相残杀,而教主夫人苏荃则已怀上了小宝的孩子!结果是洪教主惨死,苏
荃则跟了韦小宝。
结尾处的茅十八闯宫大骂韦小宝,被判死刑。韦小宝用掉包计将他换出,也是惊心
动魄。
不像有的作家,一部小说常常到结尾便松散无力,底气不足。《鹿鼎记》的情节从
头至尾,一直处于某种和谐的张力之中,不时奇峰突起,展转曲折,精彩万分。
与精彩的情节相呼应的,是这部小说的人物对话与叙述旁白的妙不可言,令人捧腹
之余回味无穷。
因为主人公韦小宝是一个油嘴滑舌的小子,拍马说谎是他的看家本领,所以,作者
必得熟悉这种语言的内在逻辑与丰富形态,才可能写得如此生动传神。
金庸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才华,不能不叫人佩服极了,拍案叫绝。历史、
现实、虚构、事实、讽刺、怜悯、感慨、思索……多种因素,融合一体,构成了《鹿鼎
记》的语言特色。
书中佳言妙语唾手可得,不胜枚举。随手捡出两节段落,以窥一斑。请看韦小宝与
天地会中的头面人物们的周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十分气恼。
玄贞道人道:“这件事如何办理,大伙儿都听韦香主的指示。”
要韦小宝想法子去偷鸡摸狗,混蒙拐骗,他还能拿些主意,现下面临这种大事,要
他拿个主意出来,当真是要他的好看,摆明了叫他当场出乖露丑。
……猛地想起:“啊约!辣块妈妈,这批王八蛋不怀好意,要我来搞烂木梢。他们
想去跟沐王府的人打架,却生怕我师父将来责怪,于是找了我来,要我出头。”
他假装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说道:“众位兄长,小弟虽然当了香主,只不过碰
巧杀了鳌拜,本事是一点也没有的,计策更加没有。我看还是请玄贞道长出个主意,一
定比我高明得多。”他这一招叫作“顺水推舟”,将一根烂木梢向玄贞道人肩头推去。
玄贞道人笑了一笑,向樊纲道:“樊二哥的脑筋可比我行得多,你瞧该怎么办?”
樊纲是个直性汉子,说道:“我看也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咱们就找到姓白的家里,
他们要是向徐大哥磕头赔罪,那就万事全休。否则的话,哼哼,说不得,只好先礼后
兵。”
人人心中想的,其实都是这一句话,只是沐王府在江湖上威名甚盛,又是反清复明
的同道,谁也不愿首先将这句话说出口来。樊纲这么一说,几个人都附和道:“对,对!
樊三哥的话对极!能够不动武自然最好,否则咱们天地会可也不是好欺的,给人家打成
这副样子,难道使罢了不成?”
韦小宝向玄贞和另一个汉子道:“你二位认为怎样?”
那汉子道:“这叫作逼上梁山,没有法子!咱们确是给赶得绝了。”
玄贞却微笑着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韦小宝心想:“你不说话,将来想赖,我偏偏叫你赖不成。”问道:“玄贞道长,
你认为樊三哥的主意不大妥当,是不是?”
玄贞道:“也不是不妥当,不过大家须得十分郑重,倘若跟沐王府的人动手,第一
是败不得,第二是杀不得人。倘若打死了人,那可是一件大事。”樊纲道:“话是这么
说,但如徐大哥伤重不治,却又怎样?”玄贞又点了点头。
韦小宝道:“请大家商量个法子出来。各位哥哥见识多,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
多,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多,想的主意也一定比我好得多。”玄贞向他瞧了一眼,
淡淡的道:“韦香主很了不起哪!”韦小宝笑道:“道长你也了不起。”

再看金庸笔下历史性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署过程:

韦小宝自己名字的三个字是识得的,只不过有时把“章”字看成了“韦”字,“卖”
字当作是“宝”字,三个字联在一起就不大弄错了。但说到书写,“小”字勉强还可对
付,余下一头一尾两字,那无论如何是写不来的。他生平难得脸红,这时竟然脸上微有
朱砂之色,不是含怒,亦非酒意,却是有了三分羞惭。
索额图是他知己,便道:“这等合同文字,只须签个花押便可。韦大人胡乱写个
‘小’字,就算是签字了。”
韦小宝大喜,心想写这个“小”字,我是拿手好戏,当下拿起笔来,左边一个圆团,
右边一个圆团,然后中间一条杠子笔直的竖将下来。
……中俄之间的第一份条约就此签署完成。

前面一段通过对话,将玄贞的工于心计,韦小宝的滑头鬼马,皆肖于纸上。后一段
更是以戏谑的文字描述历史,让人喷饭。
总的来看,金庸的语言有着一种深刻的距离感,与世界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是
一种旁观者的语言。所以,他可以挥洒自如地抒写,抒写着世间的荒谬与哀乐,人生的
虚空及无常。
从“拔剑四顾心茫然”到“大侠弃剑回故乡”,金庸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古老的中国
去,让我们闻到了传统的芬芳,也目睹了传统的腐朽。之后,他从容潇洒地抽身而出,
到一个心灵静虚之境,拈花而笑甚至而是与花对笑去了。留下了那几百万字的十四部作
品,也留下了一个光怪陆离、令人神往也令人动情的武侠世界,诱惑着每一个爱它的人。
让我们感谢金庸的小说吧,感谢为我们带来了这许多阅读的快乐,想象的快乐的金
大侠!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大侠客行MUD ( 京ICP备16065414号-1 )

GMT+8, 2024-11-28 04:23 AM , Processed in 0.0126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